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
  • 热门搜索: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
  • 当前位置:4221学习网 > 学习工具 > 电子课本 >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来源:网络 作者:
      又是一年中秋节,在中小学的课本里有哪些和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呢?这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该如何解读呢?下面就为大家准备了《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》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中秋月

      【明】徐有贞

      中秋月。

      月到中秋偏皎洁。

      偏皎洁,知他多少,阴晴圆缺。

      阴晴圆缺都休说,且喜人间好时节。

      好时节,愿得年年,常见中秋月。

      中秋佳节,诗不离月。

      徐有贞一首《中秋月》,句句顶针,句式独特。首尾衔接、回环往复、朗朗上口、煞是有趣。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在中国的农历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、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月夕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结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。此夜,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
      中秋节

    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。在古代,中秋节与春节、元宵节、端午节并列为四大节日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
      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,中秋节正是赏月的好时候。晚上,全家人团聚在一起,一边聊天赏月,一边品尝月饼,其乐融融。这时,大人往往还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月亮的故事,也饶有趣味。

      中秋赏月的历史非常悠久。据古书记载,我国周朝就有拜月的活动,是一种祈求丰收的仪式。后来,也在这一天拜月,表达自己的愿望。赏月的风俗也渐渐形成了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
      在民间,关于月亮的神话很多,其中“嫦娥奔月”的故事流传最广。传说在远古时代,嫦娥偷吃了一种“长生不老药”。她吃了这种药后,就身不由己地飘起来,一直向月亮飘去。月亮上有一座美丽的宫殿,叫广寒宫。嫦娥上去以后,就成了广寒宫的主人。传说在月亮中陪伴嫦娥的还有一只玉兔。中秋的夜晚,天空晴朗,月亮又圆又亮,此时赏月,仿佛会看到一棵桂树和树下的玉兔呢。

      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在唐朝就有了。月饼一般是圆月的形状,里面有馅儿,又香又甜。“圆”会让人联想到“团圆”“圆满”“美满”这些美好的字眼。在中秋月圆之时,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,就表达了全家团圆、生活美满的愿望。

     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每到中秋,远离家乡的人们仰望朗朗明月,会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亲人来。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不知引发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。即使远隔千山万水,不能相见,人们也会互相祝福,就像宋朝诗人苏轼所写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中国人重情更重视家庭,其乐融融的团圆节当然少不了要写诗作赋,而远在他乡的游子倘若团圆节不能回家,则思乡之情更为浓郁。这天最亮最圆的月亮,则成为了寄托情思的最好承载。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露从今夜白,

      月是故乡明。

      唐·杜甫

      春风又绿江南岸,

      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      宋·王安石

      共看明月庆垂泪,

      一夜乡心五处同。

      唐·白居易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海上生明月,

      天涯共此时。

      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

      中庭地白树栖鸦,

      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
      今夜月明人尽望,

      不知秋思落谁家?

      王建《十五夜望月》

      一轮秋影转金波,

      飞镜又重磨。

      把酒问姮娥:

      被白发,欺人奈何?

      辛弃疾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

      小住京华,早又是中秋佳节。

      为篱下黄花开遍,秋容如拭。

      四面歌残终破楚,八年风味徒思浙。

    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,殊未屑!

      秋瑾《满江红》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诗词言月,望月怀人,自然少不了苏东坡,而且留下很多经典佳作。

      西江月·世事一场大梦

      [宋]苏轼

      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。

      夜来风叶已鸣廊。

      看取眉头鬓上。

      酒贱常愁客少,月明多被云妨。

      中秋谁与共孤光。把盏凄然北望。

    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,词调较为低沉、哀惋,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。上片写感伤,寓情于景,咏人生之短促,叹壮志之难酬;下片写悲愤,借景抒情,感世道之险恶,悲人生之寥落。全词以景寓情,情景交融,通过对新凉风叶、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,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、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,由秋思及人生,触景生情,感慨悲歌,情真意切,令人回味无穷。

    中小学课本里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及拓展阅读

      念奴娇·中秋

      [宋]苏轼

      凭高眺远,见长空万里,云无留迹。桂魄飞来光射处,冷浸一天秋碧。玉宇琼楼,乘鸾来去,人在清凉国。江山如画,望中烟树历历。我醉拍手狂歌,举怀邀月,对影成三客。起舞徘徊风露下,今夕不知何夕。便欲乘风,翻然归去,何用骑鹏翼。水晶宫里,一声吹断横笛。

      这首词意境恢弘广阔,风格清新豪迈,显示出苏轼词独有的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。总的来说,这是一篇狂放不羁。洒脱飘逸的作品。当时,苏轼居住黄州,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。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,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,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。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,不值得称颂,但它之所以产生,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。此时词人的功名富贵之心在渐渐淡化,追求超脱的隐逸之心在不断增长,但这种对理想、自由的追求又是积极向上的。

     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
      [宋]苏轼

      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     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。从艺术成就上看,它构思奇拔,蹊径独辟,极富浪漫主义色彩,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。从表现方面来说,词的前半纵写,后半横叙。上片高屋建瓴,下片峰回路转。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,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。后半纯用白描,人月双及。它名为演绎物理,实则阐释人事。笔致错综回环,摇曳多姿。从布局方面来说,上片凌空而起,入处似虚;下片波澜层叠,返虚转实。最后虚实交错,纡徐作结。全词设景清丽雄阔,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“归去”与直舞“人间”、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,以及旷达自适,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,极富哲理与人情。立意高远,构思新颖,意境清新如画。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,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。情韵兼胜,境界壮美,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。此词全篇皆是佳句,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。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成为期盼中秋团圆的千古绝唱,从未被超越。图片

    相关文章:

    中学生
    Top